Skip to main content

三国时期孙吴文化发展到了什么程度?详解孙吴文化

  三国时期孙吴文化发展到了什么程度?在历史上吴国在书法、绘画、文史、建筑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。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!

  书法

  孙吴的书法文化繁荣,书家层出不穷,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皇象。

  皇象,字休明,广陵江都(今江苏扬州)人,孙吴书法家。工书,尤善章草、八分书,著有《论草书》,代表作有《急就章》、《文武将队帖》、《天发神谶碑》等。

  孙吴的皇帝中,孙权、孙休、孙皓等均在书法史中保有一席之地。孙权与孙皓在唐代张怀瓘的《书估》中被列入第三等,与谢安、王导同列,明代杨慎《法贴神品目》载有吴大帝黄武二年刻字,在杭州粟山;孙权擅长善行书、草书。孙休也擅长书法;孙皓擅长行书、隶书、小篆和飞白,其书法被庾肩吾评价为"体裁绵密"。


  孙吴擅长书法者还有张昭、贺邵、苏建、朱育、诸葛融、沈友、张弘等。孙吴的著名碑刻主要有《天发神谶碑》、《葛府君碑》、《禅国山碑》、《谷朗碑》,被称为"吴碑四种"。

  绘画

  孙吴的著名画家有曹不兴、赵夫人等。

  曹不兴是文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。他擅长写生与绘佛画,被誉为"佛画之祖",著名作品有《维摩诘图》、《释迦牟尼说法图》等。

  赵夫人,是孙吴方士赵达之妹,善于书法绘画,成就颇高。根据《拾遗记》记载,赵夫人曾将自己所画的地形图交给了孙权,而且还在方帛上绣上五岳列国地形图。赵夫人的绘画实开后世山水画之首,在当时影响也很大,被人们誉为"机绝""针绝""丝绝",并称"吴之三绝"。

  文史

  经济的发展,与外界交往的增加,促进了江南文化的提高,在孙吴涌现了一大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,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虞翻、陆绩、张纮、薛综、胡综、华覈、韦昭。虞翻长于经学,尤其以研究《易》的成就最高。陆绩博学多闻,是孙吴著名学者。张纮是孙吴名臣,其文才受到"建安七子"之一陈琳的盛赞。薛综是江东名儒,居孙权太子师傅之位。

  胡综擅长辞赋,孙权接手江东后的很多诰文、策封任命文书和致邻国的书函都是出自胡综之手。华覈则是孙吴末年政论家。赵姬,是孙吴宫廷女官,作刘向《列女传》数十万字注解,与战国晋国的綦毋邃,东汉时期的班昭,马融并称。

  公元258年(永安元年),孙休诏立五经博士,创立国立学校,韦昭担任首任祭酒。韦昭长于史学,著有《吴书》55卷等。韦昭的《吴书》成为晋代陈寿写作《三国志·吴书》的主要史料依据之一,此外他还长于训诂学,著有《汉书音义》、《国语注》、《官职训》、《三吴郡国志》等。

  建筑

  长江以南许多著名建筑始建于孙吴时期,最早多用于军事及宗教用途。

  "江南三大名楼"中的黄鹤楼及岳阳楼系孙吴时期所造。黄鹤楼始建于223年(黄武二年)。根据唐代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记载:孙权始筑夏口故城,"城西临大江,江南角因矶为楼,名黄鹤楼。"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。三国时期黄鹤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"军事楼",晋灭东吴以后,三国归于一统,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,随着江夏城的发展,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"游必于是"、"宴必于是"的观赏性建筑。

  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皮肤暗黄是因为脾虚吗?

气色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非常的重要,它不但关系到女人的容颜,而且也是健康与否的一种标志,如果一个女人气色不佳,往往会给人一种病恹恹的感觉,看上去也比实际年龄要衰老一些,生活中有很多的女性面色蜡黄,没有红润气色,这可能是因为脾虚所引起的。 因为一个女性如果出现了脾虚时,她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也是比较差的,就算吃了再多食物,身体也没有办法吸收,所以说,这个时候就要做好健脾养胃的工作,俗话说药疗不如食疗,如果想要改善脾胃功能,也可以常吃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,脾胃好了,造血功能也会强了,皮肤慢慢也会出现红润之色。 皮肤暗黄是因为脾虚吗?女人做好3件事,调理脾胃,气色越来越好 1、规律作息 很多女性出现了脾虚,有可能是睡眠不足,长期熬夜所导致的,所以说,如果想让脾胃功能正常,最好做到不熬夜,保证充足的睡眠,这样才能补气养血,使气血更充足,面色更红润,而且在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,以免腹部受凉,加重脾虚。 2、饮食调节 如果女性出现了脾虚时,也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来调节,可以在平时多吃一些可以健脾养胃、改善脾虚症状的食物,比如适量的吃一些粥类、山药、芡实等,都有很好的补脾养胃的作用。 3、睡觉之前泡脚 女性如果出现了脾虚时,最好做到每天晚上坚持泡脚,因为在泡脚的时候,脚部受到热水的刺激,更容易打通脾经和胃经,可以使脾胃得到滋养,改善皮肤蜡黄的现象,在泡脚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水温,不要过烫,时间不要过长。

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主人公是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哪个成语典故

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什么意思?比喻一切都已然都具备,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,这事就能成了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还和一场战役有关,那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主要人物是:诸葛亮、曹操、刘备等三国人物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故事怎样?   故事: 公元208年,曹操率领80方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,企图 打败刘备以后,再攻打孙权。刘备采用联吴抗曹之策,与吴军共同抵抗曹操。   当时,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,而曹操兵多将广,处于压倒性优势。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,商讨破敌良策,两人不谋而合,都主张只有火攻,才能打败曹操。   可等一切都准备好后,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,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。这时正是冬季,只有西北风,如果用火攻,不但烧不着曹操,反而会烧到自己的头上,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 军发起火攻。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实现,急得口吐鲜血,病倒在床上,名医、良药都治不好他的病。这时诸葛亮去探望周瑜,问他为何得病。周瑜不愿说出实情,就说:“人有旦夕祸福,怎能保住不得病呢?”   诸葛亮早猜透了他的心事,就笑着说:“天有不测风云,人怎能预料到呢?”周瑜听到诣葛亮话中有话,非常惊讶,就问有没有治病的良药。诸葛亮说:“我有个药方,保证治好您的病。”说完,写了16个字,递给周瑜。这16个字是: 欲破曹公,宜用火攻;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   周瑜一看,大吃一惊,心想:“诸葛亮真是神人啊:”他的心思既然已被诸葛亮猜中,便请教破敌之策。谙葛亮有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,他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几天东南风,就对周瑜说:“我有呼风唤而的法术,借结你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,你看怎样?”周瑜高兴他说: “不要说三天三夜,只一夜东南大风,大事便成功了:”  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备,等候诸葛亮借来东风,马上进兵。诸葛亮让周瑜在南屏山修筑七星坛,然后登坛烧香,口中念念有词,装做呼风唤雨的样子。   半夜三更,忽听风响旗动,周瑜急忙走出军帐观看,真的刮起了东南大风,他连忙下令发起火攻。   周瑜部将黄盖,率领火船向曹操水寨急驶,当火船靠近曹军水寨时;一声令下,士兵们顺风放火。风助火势,火借风威,把曹营的战船烧个一千二净,岸上的营寨也被烧着,兵马损失不计其数。在烟火弥漫中,曹操仓皇逃命,从小道退

铁莲花:一种专为女子发明让女子生不如死的酷刑

  酷刑,顾名思义是指残酷的刑罚,翻开中国的历史,刑罚俨然伴随着中国的整个历史,自夏商周开始,一直到明清时期,什么剥皮,腰斩、车裂......等等,多到数不胜数,尤其是清朝时期,这里的刑罚又有满清十大酷刑,据说这十大酷刑不论哪一种但是说出了都能让小儿夜哭,但是,记住这个但是,以上这些酷刑都是针对男主的,但不要以为古代对女子有多么的仁慈,听说过铁莲花,现在小编将为大家介绍铁莲花那个让女子生不如死的酷刑。   什么是“铁莲花”?   “铁莲花”——当女囚坐的上去时,狱卒拉动木马尾部的一个机关,“铁莲花”便会一开一合地在她的下体内不停旋转,让女囚顿时痛疼难忍,大有生不如死之感。   那么,“铁莲花”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残酷的刑具,为何会让古代女人望而生畏、听之胆寒、坐之魂飞魄散。   铁莲花,一种专门为女子开发的酷刑   据有关资料记载,“铁莲花”是中国古代一种酷刑,专门针对那些所谓“不守妇道”的女人而制作的。   古时候有一种针对女性的酷刑叫做“骑木驴”,也叫做“骑木马”,而致命的铁梨花就隐藏在“木驴”的背部,对于那些所谓“不守妇道”的女人,通常让她们骑在“木驴”上,官吏审问时如果不老实交代罪行,官吏就会命衙役们转动木驴上的旋转铁梨花,对女性下体进行折磨,这时候他们往往痛疼难忍,叫声凄厉,发出哀求,甚至昏厥过去。   原来,“铁莲花”是一种由锋利铁片组成的花朵状刑具,形似莲花,所以取名“铁莲花”。不难想像,当它展开并转动时,能把一层下体的血肉绞下来……因此,只要狱卒拉动木马尾部机关,“铁莲花”便会一开一合插入其下体,并不停地旋转,当即令女性痛不欲生,大声哭喊。堪称中国古代最残酷的经典刑具之一。据有关史料记载,第一次女性罪犯被判“骑木驴”,应该在北宋时期。   古典名著《水浒传》中就有关于北宋时期女人“骑木驴”的描写。那是在武松怒杀潘金莲和西门庆之后,惯拉皮条和教唆杀人的王婆被判处“剐刑”:大牢里取出王婆,当厅听命。读了朝廷明降,写了犯由牌,画了伏状,便把这婆子推上木驴,四道长钉,三条绑索,东平府尹判了一个"剐"字,拥出长街。两声破鼓响,一棒碎锣鸣,犯由前引,混棍后催,两把尖刀举,一朵纸花摇,带去东平府市心里,吃了一剐。”   其实,在北宋时期,所谓“木驴”通常是一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