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“韩寿偷香”典故由来:贾午偷偷与父亲下属幽会

  成语韩寿偷香出自那个典故,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谁?在古代的历史事故中不缺这样的题材。今天就来讲讲关于成语韩寿偷香,读作hán shòu tōu xiāng。比喻男女暗中通情。出自《晋书·贾谧传》、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惑弱》

郭槐和贾充所生的小女儿,叫贾午,水灵可爱,远比粗壮的姐姐长得妩媚。她在父亲的下属中,见到帅哥一枚。心中顿起波澜,主动相约,是《西厢记》里崔莺莺的祖师奶。这个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,也成了史上经典的浪漫传奇。

  贾充发觉女儿恋爱了

  贾午长到十三四岁时,她的父亲贾充偶尔发现她心不在焉,时而眼角带笑,时而若有所怨,总觉得有点不对头。他问婢女,她们只是捂嘴笑笑:女孩的心思你别猜,猜来猜去你也不明白。

  贾充没往心里去,因为他是个工作狂,整天忙忙碌碌。下班后也不享受天伦之乐,而是宴请一些宾客幕僚,到家里开会聊天,商议时事。其中有一个人叫韩寿,据说是汉初名将韩信的后代,玉树临风,英俊潇洒,在贾充幕府任司空掾(相当于文字秘书)。

  一次大家喝茶闲聊,一名下属对贾充说:韩寿最近很特别,身上有种奇怪的香味,以前从来没有闻过。

  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。

  贾充大惊。原来当时西域有人到洛阳进贡奇香,一旦接触人身,即使过了一个多月香味也不消退。晋武帝把香料看得特别珍贵,只赐给了贾充和大司马陈骞。一道闪电在头脑中划过,贾充刹那间明白了,女儿的脸色为什么阴晴不定,这是恋爱的节奏啊。

  但贾充百思不得其解,贾午属于正宗的宅女。晚上家里大门关得严实,他们哪有约会的机会呢?

  贾充把女儿嫁给韩寿

  一天夜里,府里听到贾充大声喊叫:家里来贼了,赶紧去找。奴仆们慌忙四处搜索,沿着围墙细细查看。过了一会,贾充得到汇报:没有发现小偷,只是东北角的墙边好像有狐狸走过的痕迹。

  贾充暗思:这个小子轻功了得。

  他把女儿身边的婢女全部叫了过来,严加拷问。她们知道纸包不住火,如实交代了一切。原来下属们来开会时,贾午悄悄地透过窗户窥视,看到韩寿,心动神摇。此后茶饭不思,面容消瘦,日渐憔悴。婢女们不像贾充那样笨,懂得女主人心思:风乍起,吹皱一池春水。

  于是一个勇敢的婢女充当红娘,偷偷跑出府,找到韩寿,说:我家小姐对你有意思了,她光丽艳逸,端美绝伦。

  年轻的韩寿一听到是个女神,心潮澎湃、脸色泛红。到了深夜,他来到贾府外,望着高墙,腾空而起,轻松翻过。动作敏捷,如功夫高手,无声无息。看到梦中情人文武双全,贾午更是芳心大悦。自此,两人经常幽会。云鬓花颜金步摇,芙蓉帐暖度春宵。清风明月,耳鬓厮磨。西域的香就是贾午从家里偷出送给韩寿的。

  那时未婚同居,传出去名声太不好。既然生米煮成了熟饭,贾充也没有办法,就把女儿嫁给了韩寿。

  这就是“韩寿偷香”典故的由来,后代的诗人们发挥了充分的想像力,津津乐道此事,试举两首。唐代诗人李商隐一首《无题》后四句为:“贾氏窥帘韩掾少,宓妃留枕魏王才。春心莫共花争发,一寸相思一寸灰。”第一句就是这个典故,后一句的典故是:曹植曾爱着甄氏,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。甄后死后,曹丕把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。曹植途经洛水时梦见甄后,伤心无比,作《感甄赋》,后改名《洛神赋》。这首诗写了女子的相思之情,后两名是经典名句。

  宋代欧阳修曾填过一首《望江南》的词:“江南蝶,斜日一双双。身似何郎全傅粉,心如韩寿爱偷香。”《西厢记》中张生跳墙私会崔莺莺就是抄袭了韩寿翻墙的情节。

  儿子长大后权势熏天

  他们生了一个儿子,叫韩谧。因韩寿后来是倒插门,所以韩谧改名为贾谧。生在高官家庭,教育自然不会差。从小博览群书,长大后才气横溢,还主持修编了国史。别人送金银、美女,他都不特别在意。但如果有人对他说:您的才学可以和汉初的大才子贾谊媲美。他立即心花怒放,引为知己。

  贾谧自认为冠绝一时,办了一个高级沙龙,成员都是当时璀璨的明星,号为“二十四友”。潘安,位列“二十四友”之首,是当时的大帅哥;陆机、陆云,是江南两大才子;左思,写过《三都赋》,名动一时;刘琨,曾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;石崇是巨富等。

  等到司马衷即位,贾南风为皇后,对这个妹妹家的儿子疼爱无比。贾谧依仗能抱着贾南风这条粗腿,极其嚣张,都不把太子司马遹放在眼里。贾南风自己没有儿子,想到司马遹将来可能继承大统,忌恨无比。贾谧自然站到姨妈贾南风一边。

  两个少年都是20岁左右,当时大臣王衍有两个女儿,大女儿漂亮,小女儿貌次。司马遹想娶大女儿,结果贾南风作主,让贾谧娶走,命司马遹娶了小女儿。太子心中的恨,真是如滔滔江水。

  贾谧到东宫去见太子,司马遹也冷脸相对,甚至毫不理会,把他一人甩在室内,自己出去到后庭游玩。贾谧大怒,跑到贾南风面前,说:太子想废掉你,把贾氏一族全部杀光。你可要赶紧动手啊。

  贾午还有一个女儿,郭槐生前曾想把这个女儿嫁给司马遹,缓和贾家和太子的关系,但遭到贾午、贾南风的反对。郭槐预感到贾午、贾谧这一家是个祸害,劝贾南风远离他们。

  贾南风反而引他们为帮手,一心做着女皇的美梦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皮肤暗黄是因为脾虚吗?

气色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非常的重要,它不但关系到女人的容颜,而且也是健康与否的一种标志,如果一个女人气色不佳,往往会给人一种病恹恹的感觉,看上去也比实际年龄要衰老一些,生活中有很多的女性面色蜡黄,没有红润气色,这可能是因为脾虚所引起的。 因为一个女性如果出现了脾虚时,她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也是比较差的,就算吃了再多食物,身体也没有办法吸收,所以说,这个时候就要做好健脾养胃的工作,俗话说药疗不如食疗,如果想要改善脾胃功能,也可以常吃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,脾胃好了,造血功能也会强了,皮肤慢慢也会出现红润之色。 皮肤暗黄是因为脾虚吗?女人做好3件事,调理脾胃,气色越来越好 1、规律作息 很多女性出现了脾虚,有可能是睡眠不足,长期熬夜所导致的,所以说,如果想让脾胃功能正常,最好做到不熬夜,保证充足的睡眠,这样才能补气养血,使气血更充足,面色更红润,而且在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,以免腹部受凉,加重脾虚。 2、饮食调节 如果女性出现了脾虚时,也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来调节,可以在平时多吃一些可以健脾养胃、改善脾虚症状的食物,比如适量的吃一些粥类、山药、芡实等,都有很好的补脾养胃的作用。 3、睡觉之前泡脚 女性如果出现了脾虚时,最好做到每天晚上坚持泡脚,因为在泡脚的时候,脚部受到热水的刺激,更容易打通脾经和胃经,可以使脾胃得到滋养,改善皮肤蜡黄的现象,在泡脚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水温,不要过烫,时间不要过长。

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主人公是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哪个成语典故

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什么意思?比喻一切都已然都具备,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,这事就能成了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还和一场战役有关,那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主要人物是:诸葛亮、曹操、刘备等三国人物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故事怎样?   故事: 公元208年,曹操率领80方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,企图 打败刘备以后,再攻打孙权。刘备采用联吴抗曹之策,与吴军共同抵抗曹操。   当时,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,而曹操兵多将广,处于压倒性优势。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,商讨破敌良策,两人不谋而合,都主张只有火攻,才能打败曹操。   可等一切都准备好后,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,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。这时正是冬季,只有西北风,如果用火攻,不但烧不着曹操,反而会烧到自己的头上,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 军发起火攻。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实现,急得口吐鲜血,病倒在床上,名医、良药都治不好他的病。这时诸葛亮去探望周瑜,问他为何得病。周瑜不愿说出实情,就说:“人有旦夕祸福,怎能保住不得病呢?”   诸葛亮早猜透了他的心事,就笑着说:“天有不测风云,人怎能预料到呢?”周瑜听到诣葛亮话中有话,非常惊讶,就问有没有治病的良药。诸葛亮说:“我有个药方,保证治好您的病。”说完,写了16个字,递给周瑜。这16个字是: 欲破曹公,宜用火攻;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   周瑜一看,大吃一惊,心想:“诸葛亮真是神人啊:”他的心思既然已被诸葛亮猜中,便请教破敌之策。谙葛亮有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,他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几天东南风,就对周瑜说:“我有呼风唤而的法术,借结你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,你看怎样?”周瑜高兴他说: “不要说三天三夜,只一夜东南大风,大事便成功了:”  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备,等候诸葛亮借来东风,马上进兵。诸葛亮让周瑜在南屏山修筑七星坛,然后登坛烧香,口中念念有词,装做呼风唤雨的样子。   半夜三更,忽听风响旗动,周瑜急忙走出军帐观看,真的刮起了东南大风,他连忙下令发起火攻。   周瑜部将黄盖,率领火船向曹操水寨急驶,当火船靠近曹军水寨时;一声令下,士兵们顺风放火。风助火势,火借风威,把曹营的战船烧个一千二净,岸上的营寨也被烧着,兵马损失不计其数。在烟火弥漫中,曹操仓皇逃命,从小道退

铁莲花:一种专为女子发明让女子生不如死的酷刑

  酷刑,顾名思义是指残酷的刑罚,翻开中国的历史,刑罚俨然伴随着中国的整个历史,自夏商周开始,一直到明清时期,什么剥皮,腰斩、车裂......等等,多到数不胜数,尤其是清朝时期,这里的刑罚又有满清十大酷刑,据说这十大酷刑不论哪一种但是说出了都能让小儿夜哭,但是,记住这个但是,以上这些酷刑都是针对男主的,但不要以为古代对女子有多么的仁慈,听说过铁莲花,现在小编将为大家介绍铁莲花那个让女子生不如死的酷刑。   什么是“铁莲花”?   “铁莲花”——当女囚坐的上去时,狱卒拉动木马尾部的一个机关,“铁莲花”便会一开一合地在她的下体内不停旋转,让女囚顿时痛疼难忍,大有生不如死之感。   那么,“铁莲花”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残酷的刑具,为何会让古代女人望而生畏、听之胆寒、坐之魂飞魄散。   铁莲花,一种专门为女子开发的酷刑   据有关资料记载,“铁莲花”是中国古代一种酷刑,专门针对那些所谓“不守妇道”的女人而制作的。   古时候有一种针对女性的酷刑叫做“骑木驴”,也叫做“骑木马”,而致命的铁梨花就隐藏在“木驴”的背部,对于那些所谓“不守妇道”的女人,通常让她们骑在“木驴”上,官吏审问时如果不老实交代罪行,官吏就会命衙役们转动木驴上的旋转铁梨花,对女性下体进行折磨,这时候他们往往痛疼难忍,叫声凄厉,发出哀求,甚至昏厥过去。   原来,“铁莲花”是一种由锋利铁片组成的花朵状刑具,形似莲花,所以取名“铁莲花”。不难想像,当它展开并转动时,能把一层下体的血肉绞下来……因此,只要狱卒拉动木马尾部机关,“铁莲花”便会一开一合插入其下体,并不停地旋转,当即令女性痛不欲生,大声哭喊。堪称中国古代最残酷的经典刑具之一。据有关史料记载,第一次女性罪犯被判“骑木驴”,应该在北宋时期。   古典名著《水浒传》中就有关于北宋时期女人“骑木驴”的描写。那是在武松怒杀潘金莲和西门庆之后,惯拉皮条和教唆杀人的王婆被判处“剐刑”:大牢里取出王婆,当厅听命。读了朝廷明降,写了犯由牌,画了伏状,便把这婆子推上木驴,四道长钉,三条绑索,东平府尹判了一个"剐"字,拥出长街。两声破鼓响,一棒碎锣鸣,犯由前引,混棍后催,两把尖刀举,一朵纸花摇,带去东平府市心里,吃了一剐。”   其实,在北宋时期,所谓“木驴”通常是一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