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陈德救朱元璋时身中九箭而死,其后人为何却被抄了家?

 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社会最底层,一跃成为明朝的开国之君,他的一生充满传奇。朱元璋从起兵到称帝,历经15年。这15年内,朱元璋起兵抗元、渡江、取皖南、夺金陵、战陈友谅、灭张士诚,身经百战。但让朱元璋最难以忘怀的战争,只有一场,那就是鄱阳湖之战。此战朱元璋以20万兵力险胜陈友谅的60万大军,虽然勉强取胜,但朱元璋也差点死在鄱阳湖里。洪武二十三年,一个小男孩曾说他爷爷在鄱阳湖之战中救过朱元璋的命,朱元璋回答他:"若不是他救过我,你早就被杀了。"这个男孩,名叫陈子善,他的爷爷是明朝开国功臣陈德,是鄱阳湖之战中的关键人物。下面历史记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!

  先介绍一下鄱阳湖之战的背景,朱元璋在占领南京之后,势力迅速扩张,陈友谅取代徐寿辉之后,为了遏制朱元璋的发展,陈友谅打算联合张士诚攻打朱元璋。公元1360年,陈友谅带领舰队沿江而下,直扑南京。朱元璋派康茂才诈降,将陈友谅引诱到龙湾一带,伏击敌军。陈友谅大败而归。

  三年后,张士诚派兵攻打安丰,小明王韩林儿求救于朱元璋,朱元璋率兵救安丰。正在朱元璋和张士诚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,陈友谅瞅准战机,派60万大军猛攻洪都(南昌)。朱文正、邓愈、薛显三人死守洪都,朱元璋听闻洪都有难,急忙挥兵来救,于是,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。

  这场战争被称为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水上战争,双方共投入兵力多达80万。战争初期,陈友谅战船高大、人数众多,占绝对优势。朱元璋采取

  在康郎山之战中,陈友谅的大军势如破竹,朱元璋麾下的丁普郎、余昶、徐公辅等数十位将领战死,徐达、常遇春、俞通海等人率众在前面冲击。突然,陈友谅麾下的猛将张定边发现了朱元璋的指挥船,全力冲向朱元璋。朱元璋急忙命人划船撤退。张定边越追越近,朱元璋慌忙间,船只竟然搁浅。眼看张定边就要赶到。此时,朱元璋要感谢的人,有四个:

  第一,朱元璋麾下有一名牙将,名叫韩成,他和朱元璋的身材有几分相似。朱元璋眼看被捉,打算挥剑自刎,韩成连忙和朱元璋互换了衣服,以朱元璋的身份走到船头,大骂陈友谅,被张定边射中数箭,坠河而亡。韩成的坠河,延缓了张定边的进攻势头。

  第二,当时张定边带领士兵向朱元璋的指挥船万箭齐发,有一位叫陈德的将领,用自己的身体护住朱元璋,朱元璋没被射中,陈德却身中九箭,当场昏厥。

  第三,常遇春紧急驾船赶到,挡住了张定边的进攻,张定边中箭,开始撤退。

  第四,水军将领俞通海趁着常遇春和张定边战斗时,用驾着小船将朱元璋救走。

  可以说,上述四个人(韩成、陈德、常遇春、俞通海)是此战朱元璋的救命恩人,其中,陈德用身体保护朱元璋有功,被朱元璋铭记在心。《明史·陈德传》:

  从援南昌,大战鄱阳湖,擒水寨姚平章。太祖舟胶浅,德力战,身被九矢,不退。

  陈德后来又南征北战,立下不少战功,洪武三年,被封为临江侯。朱元璋一直十分感激陈德,所以每次封赏群臣,陈德都是诸位将领中待遇比较优厚的。洪武十一年,陈德因为箭疮复发,病逝于老家凤阳。朱元璋追封陈德为杞国公,并且让陈德的儿子陈镛继承临江侯的爵位。

  洪武十三年,胡惟庸案爆发,临江侯一家没有受到牵连,只是在洪武二十年,年仅31岁的陈镛随冯胜北伐,战死在草原上。朱元璋非常痛心,封陈镛的儿子陈子善为临江侯,此时陈子善年仅7岁。一年后,正值胡惟庸案爆发10年之际,韩国公李善长被家奴举报,曾在10年前参与胡惟庸谋逆案,朱元璋大惊,下令彻查,竟然查出陈镛(已故)也参与其中。朱元璋下令将临江侯府抄家,但没有杀掉陈子善(下图为陈德墓)。

  据陈氏族谱记载,陈子善当时年仅8岁,仗着自己的爷爷陈德曾救过朱元璋,当时十分不服,质问朱元璋。不曾想朱元璋派钦差对陈子善说:"若不是你爷爷当时救过朕,临江侯府不会仅仅只是抄家!你早就人头落地了。"陈子善这才幡然悔悟。朱元璋最终保留了临江侯一脉,还是念及陈德当年的救命之恩。

  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皮肤暗黄是因为脾虚吗?

气色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非常的重要,它不但关系到女人的容颜,而且也是健康与否的一种标志,如果一个女人气色不佳,往往会给人一种病恹恹的感觉,看上去也比实际年龄要衰老一些,生活中有很多的女性面色蜡黄,没有红润气色,这可能是因为脾虚所引起的。 因为一个女性如果出现了脾虚时,她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也是比较差的,就算吃了再多食物,身体也没有办法吸收,所以说,这个时候就要做好健脾养胃的工作,俗话说药疗不如食疗,如果想要改善脾胃功能,也可以常吃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,脾胃好了,造血功能也会强了,皮肤慢慢也会出现红润之色。 皮肤暗黄是因为脾虚吗?女人做好3件事,调理脾胃,气色越来越好 1、规律作息 很多女性出现了脾虚,有可能是睡眠不足,长期熬夜所导致的,所以说,如果想让脾胃功能正常,最好做到不熬夜,保证充足的睡眠,这样才能补气养血,使气血更充足,面色更红润,而且在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,以免腹部受凉,加重脾虚。 2、饮食调节 如果女性出现了脾虚时,也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来调节,可以在平时多吃一些可以健脾养胃、改善脾虚症状的食物,比如适量的吃一些粥类、山药、芡实等,都有很好的补脾养胃的作用。 3、睡觉之前泡脚 女性如果出现了脾虚时,最好做到每天晚上坚持泡脚,因为在泡脚的时候,脚部受到热水的刺激,更容易打通脾经和胃经,可以使脾胃得到滋养,改善皮肤蜡黄的现象,在泡脚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水温,不要过烫,时间不要过长。

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主人公是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哪个成语典故

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什么意思?比喻一切都已然都具备,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,这事就能成了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还和一场战役有关,那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主要人物是:诸葛亮、曹操、刘备等三国人物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故事怎样?   故事: 公元208年,曹操率领80方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,企图 打败刘备以后,再攻打孙权。刘备采用联吴抗曹之策,与吴军共同抵抗曹操。   当时,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,而曹操兵多将广,处于压倒性优势。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,商讨破敌良策,两人不谋而合,都主张只有火攻,才能打败曹操。   可等一切都准备好后,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,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。这时正是冬季,只有西北风,如果用火攻,不但烧不着曹操,反而会烧到自己的头上,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 军发起火攻。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实现,急得口吐鲜血,病倒在床上,名医、良药都治不好他的病。这时诸葛亮去探望周瑜,问他为何得病。周瑜不愿说出实情,就说:“人有旦夕祸福,怎能保住不得病呢?”   诸葛亮早猜透了他的心事,就笑着说:“天有不测风云,人怎能预料到呢?”周瑜听到诣葛亮话中有话,非常惊讶,就问有没有治病的良药。诸葛亮说:“我有个药方,保证治好您的病。”说完,写了16个字,递给周瑜。这16个字是: 欲破曹公,宜用火攻;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   周瑜一看,大吃一惊,心想:“诸葛亮真是神人啊:”他的心思既然已被诸葛亮猜中,便请教破敌之策。谙葛亮有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,他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几天东南风,就对周瑜说:“我有呼风唤而的法术,借结你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,你看怎样?”周瑜高兴他说: “不要说三天三夜,只一夜东南大风,大事便成功了:”  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备,等候诸葛亮借来东风,马上进兵。诸葛亮让周瑜在南屏山修筑七星坛,然后登坛烧香,口中念念有词,装做呼风唤雨的样子。   半夜三更,忽听风响旗动,周瑜急忙走出军帐观看,真的刮起了东南大风,他连忙下令发起火攻。   周瑜部将黄盖,率领火船向曹操水寨急驶,当火船靠近曹军水寨时;一声令下,士兵们顺风放火。风助火势,火借风威,把曹营的战船烧个一千二净,岸上的营寨也被烧着,兵马损失不计其数。在烟火弥漫中,曹操仓皇逃命,从小道退

铁莲花:一种专为女子发明让女子生不如死的酷刑

  酷刑,顾名思义是指残酷的刑罚,翻开中国的历史,刑罚俨然伴随着中国的整个历史,自夏商周开始,一直到明清时期,什么剥皮,腰斩、车裂......等等,多到数不胜数,尤其是清朝时期,这里的刑罚又有满清十大酷刑,据说这十大酷刑不论哪一种但是说出了都能让小儿夜哭,但是,记住这个但是,以上这些酷刑都是针对男主的,但不要以为古代对女子有多么的仁慈,听说过铁莲花,现在小编将为大家介绍铁莲花那个让女子生不如死的酷刑。   什么是“铁莲花”?   “铁莲花”——当女囚坐的上去时,狱卒拉动木马尾部的一个机关,“铁莲花”便会一开一合地在她的下体内不停旋转,让女囚顿时痛疼难忍,大有生不如死之感。   那么,“铁莲花”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残酷的刑具,为何会让古代女人望而生畏、听之胆寒、坐之魂飞魄散。   铁莲花,一种专门为女子开发的酷刑   据有关资料记载,“铁莲花”是中国古代一种酷刑,专门针对那些所谓“不守妇道”的女人而制作的。   古时候有一种针对女性的酷刑叫做“骑木驴”,也叫做“骑木马”,而致命的铁梨花就隐藏在“木驴”的背部,对于那些所谓“不守妇道”的女人,通常让她们骑在“木驴”上,官吏审问时如果不老实交代罪行,官吏就会命衙役们转动木驴上的旋转铁梨花,对女性下体进行折磨,这时候他们往往痛疼难忍,叫声凄厉,发出哀求,甚至昏厥过去。   原来,“铁莲花”是一种由锋利铁片组成的花朵状刑具,形似莲花,所以取名“铁莲花”。不难想像,当它展开并转动时,能把一层下体的血肉绞下来……因此,只要狱卒拉动木马尾部机关,“铁莲花”便会一开一合插入其下体,并不停地旋转,当即令女性痛不欲生,大声哭喊。堪称中国古代最残酷的经典刑具之一。据有关史料记载,第一次女性罪犯被判“骑木驴”,应该在北宋时期。   古典名著《水浒传》中就有关于北宋时期女人“骑木驴”的描写。那是在武松怒杀潘金莲和西门庆之后,惯拉皮条和教唆杀人的王婆被判处“剐刑”:大牢里取出王婆,当厅听命。读了朝廷明降,写了犯由牌,画了伏状,便把这婆子推上木驴,四道长钉,三条绑索,东平府尹判了一个"剐"字,拥出长街。两声破鼓响,一棒碎锣鸣,犯由前引,混棍后催,两把尖刀举,一朵纸花摇,带去东平府市心里,吃了一剐。”   其实,在北宋时期,所谓“木驴”通常是一面